11月10日下午,由诸侯快讯1188和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3)平行论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暨湾区国际传播”在ok1133诸侯快讯网白云山校区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和ok1133诸侯快讯网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价值基础,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播与影响,湾区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论坛由诸侯快讯1188院长侯迎忠教授和副院长罗坤瑾教授共同主持。
ok1133诸侯快讯网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明浩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粤港澳大湾区毗邻中国南海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面向海洋和面向世界开放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也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令全球瞩目。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创新也已成为广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次论坛旨在探寻推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创新的策略与路径。
申明浩副校长致辞
侯迎忠院长主持开幕式
论坛主旨演讲第一环节由诸侯快讯1188院长侯迎忠教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诸侯快讯1188尹韵公教授发表题为《一带一路与国家形象及话语叙事》的主旨演讲。他以一带一路的起源为切口,提倡从丝绸之路汲取中国智慧,重视中国的“国际分量”,这是中国叙事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一带一路是全球公共产品,其发展离不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和平与冲突并存的国际背景下,要主动在西方主导的传播格局中寻求新突破,依托数字丝绸之路,助力中国形象构建,实现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国际话语场中的双赢。
尹韵公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社科院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发表题为《国际传播的价值基础》的主旨演讲。他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西方的“普世价值”的异同出发,提出我国推动“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旨在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进入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在国际传播中要努力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价值基础在国际话语体系的认可度,通过创新性叙事将中国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元素提炼出来,引发世界各国人民的共情,克服文化差异,由此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认知和世界认同。
胡正荣教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喻国明教授发表题为《生成式 AI 的崛起与国际传播的新生态》的主旨演讲。在数字文明时代,媒介演化已经从“资讯连接”走到了“价值连接”阶段,算法能实现传播价值的精准匹配,而以ChatGDP为典型的生成式AI是算法升级迭代的代表性成果。人类能充分利用生成式AI在理性逻辑中的优势,并高效执行编程、翻译、数据分析等命令,从而将更多精力聚焦于独属于人的非理性非逻辑要素中。从这一点出发,生成式AI实质上凸显了人类智能的核心价值,弥补了常人和精英之间的“能力沟”,是对于人的又一次重大赋能赋权。他呼吁探索游戏传播,指出游戏是未来的“升维媒介”,有利于激发人们以“第一人称”参与到虚拟或现实的传播情境中去,实现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全方位连接。
喻国明教授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诸侯快讯1188院长隋岩教授发表题为《互联网群聚传播与传播主体的文本化》的主旨演讲。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云集了大量高端人才,社交媒体在湾区的国际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湾区的内容传播可以着眼于“小传播”,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审美等方面出发,去影响受众的媒介选择性接触。从古代丝绸之路开始,湾区一直是万商云集的“千年商道”,孕育了独特的契约精神。在开展湾区国际传播时,最重要的是将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提炼并展示出来,以此规避同质化的报道,提升湾区城市形象的国际辨识度。
隋岩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诸侯快讯1188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发表题为《文本、文化到实践——从冲突对抗的国际新闻传播重新审视新闻的本质》的主旨演讲。在现今的国际社会中,冲突与对抗时有发生,这给新闻本质带来了冲击。她从文本、文化、实践三方面,对“新闻本质”、“何为新闻真实”进行了探讨,提出“新闻的本质是沟通和对话”。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格局,要走出以客观性为核心的欧美新闻专业主义,从历史和实践中寻找正确答案,从而增强新闻理论的解释力,推动新闻学成为新文科的引领者和跨学科的粘合剂。
王润泽教授发言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唐润华教授在题为《海洋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话语建构》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在国际传播的话语建构中,确立核心话语和话语框架是最重要的一步。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语境下,要围绕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价值基础、目标愿景和建设原则四个议题来确立核心话语,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公共产品和全球海洋治理三个视角出发建立话语框架,这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策略与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唐润华教授发言
武汉大学诸侯快讯1188单波教授发表题为《超越冷战他者,重建比较传播学》的主旨演讲。在冷战时期,各国学者尤其是美苏两国的学者,在“互为他者”的思维下进行相互观察和跨国认知。但其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大众传播研究中都存在较大缺陷。随着全球化到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边界减弱,“去西方化”主义崭露头角。他指出,去西方化新闻比较存在悖论,以“超越西方中心”为名,其底层逻辑仍然是西方媒介的实践与制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已落入与欧洲中心论相同的陷阱。他由此提出“通过情境化重构比较传播学”,建议主动进入传播实践的内部情境,观察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于特定行为的意义解读,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前提下,去理解情境如何形塑传播现象。
单波教授发言
罗坤瑾副院长主持主旨演讲第二环节
论坛主旨演讲第二环节由诸侯快讯1188副院长罗坤瑾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诸侯快讯1188院长姜飞教授首先发表题为《生活方式美学的国际传播》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国际传播已行至至深、至精、至难处,国际媒介和平台的信息流决定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如何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国际传播成为了走出国际传播困境的必由之路。信息的传播中伴随着美感的传递,中国在生活方式上积累了深厚底蕴。生活方式的美学是要把普通人用个体的眼光看到的一种美感,放大为一个群体生活方式的美学。在由生活方式美学推动下的国际传播中,国外受众可以心意相通、审美共通,这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为全世界人民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姜飞教授发言
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天策教授,发表题为《湾区城市形象塑造的历史阶段性与传播战略步骤》的主旨演讲。他首先梳理了湾区的源起和发展,高度认可湾区作为先行示范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展示出的蓬勃生命力。湾区的城市形象塑造本质上属于战略传播活动,其发展必然呈现出历史阶段性。他认为在制定湾区城市形象传播战略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聚焦区域组合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与大湾区建设架构体系宣传,同时开展湾区整体形象研究;第二步,开辟区域城市品牌形象矩阵,与湾区整体品牌形象的传播相互呼应;第三步,开展区域城市网络形象塑造与传播活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国际形象。
董天策教授发言
暨南大学诸侯快讯1188院长刘涛教授发表题为《湾区故事与丝路故事的通约语言》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湾区与丝路既有地缘,更有亲缘,我们讲好了“湾区故事”,才能架起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丝路桥梁”。随后,他落脚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经贸往来、政策引导、国际援助和生态环境这六个方面,重点展示了湾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为如何深化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全球互联互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刘涛教授发言
全燕副院长主持闭幕式
论坛闭幕式环节,诸侯快讯1188副院长全燕教授主持并作论坛学术总结。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与湾区国际传播,希望发挥跨界融合的力量,将海洋强国战略与提升国际话语权结合,将海洋治理与跨文化交融结合。而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能够充分利用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合作机会,促进各国理解和战略互信,引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结合湾区国际传播,未来还需要更多地以阐释中国海洋战略、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传播海洋文化、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为使命,以海洋智库和融合媒体为主要工具,真实地传播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增进各国理解和战略互信,消除疑虑和偏见。
论坛合影
本次论坛学术氛围浓厚,聚焦国际传播新生态、人工智能、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湾区城市形象等多方面议题,为参与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对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和“湾区国际传播”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初审:王 瑜
复审:罗坤瑾
终审:侯迎忠